s

iMicro型纳米压痕仪

  • 品牌:KLA Instruments
  • 型号:iNano/iMicro

iMicro纳米压痕仪作为KLA旗下旗舰级力学测试平台,融合电磁驱动技术模块化功能扩展工业级高通量测试能力,为材料研发与质量控制提供从纳米到微米尺度的全维度力学表征方案。


核心技术:重新定义精度与效率边界

  1. 电磁驱动与超分辨传感

    • 采用全电磁力作动器(InForce 1000/50),载荷范围覆盖50mN–10N,分辨率达6nN,位移噪音低至0.04nm,实现从超软凝胶(1kPa)到硬质陶瓷(>20GPa)的全材料谱系精准测试。

    • 三片式电容位移传感器保障全量程线性响应,避免压电驱动固有的迟滞效应,结合热漂移补偿技术(<0.05nm/s),确保高温实验与长时间测试的稳定性。

  2. 高速动态捕捉能力

    • 集成InQuest控制器,以100kHz数据采集率20μs超低时间常数实时捕获材料瞬态行为(如金属蠕变、聚合物相变),为高应变率研究提供工业界最快响应速度。

  3. 智能校准与定位系统

    • TiP-Calibration®压头自动校准技术内嵌于软件,5分钟内完成尖端形貌标定,精度误差<2%。

    • 高精度光学编码器平台(定位精度1μm)与数字变焦显微镜联动,实现微米级结构的精准定位测试。


模块化功能:一机适配全场景需求

iMicro通过9大可选模块,覆盖从基础压痕到前沿力学成像的完整工作流:

功能模块核心价值性能指标
连续刚度测量(CSM)动态频率扫描(0.1–1000Hz)表征粘弹性材料储能/损耗模量,替代传统DMA设备支持恒应变率测试、薄膜基底修正
NanoBlitz 3D/4D高速力学成像:3D图谱(100,000点/小时)& 4D断层扫描(10,000点/阵列)单点测试时间<1秒,统计直方图分析多相材料
300℃高温腔室惰性气体保护下原位研究合金相变、固态电解质热机械失效兼容CSM与划痕测试
Gemini双轴作动器同步测量法向/横向力,实现摩擦系数、泊松比、剪切模量双轴力学分析支持动态CSM双向振荡
True Test I-V同步采集力学-电学数据(如柔性电极压阻特性)电流分辨率pA级

特色创新功能

  • AccuFilm™薄膜技术:基于Hay-Crawford模型修正基底效应,精准测量<20nm超薄膜的真实模量(软/硬基底通用)。

  • ProbeDMA™聚合物套件:圆底平头压头+频率扫描,纳米级表征聚合物薄膜粘弹性,填补传统DMA微区测试空白。

  • 生物材料套件:平压头+低力模块,精准测量1kPa级软组织复模量,推动植入器械研发。


???? 三、行业应用全景:从实验室创新到工业质检

  • 半导体制造

    • 测量<100nm低k介质膜硬度、焊点蠕变率,优化芯片封装可靠性。

    • 划痕测试(载荷≥10N)评估CMP工艺中薄膜附着力,减少晶圆破片率。

  • 新能源材料

    • 手套箱兼容设计下测试锂金属负极蠕变、固态电解质断裂韧性,加速固态电池开发。

  • 航空航天涂层

    • ISO 14577标准化输出维氏硬度、归一化功,定量评估涡轮叶片涂层抗剥离性能。

  • 生物医药

    • 微球压碎测试(颗粒压缩)优化药物缓释载体力学设计,高频DMA定位组织工程支架模量梯度。


????️ 四、全周期服务生态:赋能研发到量产

  • 智能软件生态

    • RunTest:拖拽式实验设计,支持自定义脚本开发复杂测试流程。

    • ReviewData:实时分析CSM频率谱、NanoBlitz统计分布。

    • InFocus:一键生成ISO/ASTM合规报告,导出3D力学云图。

    • InView™平台集成三大模块:

  • 全球服务网络

    • 中国本土化支持:免费首次培训 + 24小时技术响应 + 120天核心备件储备。

iMicro不仅是纳米力学测试仪,更是跨尺度材料行为解码中枢。其模块化架构允许用户根据需求升级功能,从学术实验室延伸至半导体Fab厂——无论是解析钙钛矿电池界面韧性,还是优化航空发动机涂层工艺,iMicro以电磁驱动精度智能软件生态,为全球材料创新者提供无可替代的可靠性支撑。


电话:

13816692140 刘经理

传真:

邮箱:

liufengceo@163.com

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天宝路578号703室